最近没事常逛同龄人的博客,文字都不错,但主题基本上不是狠房贷就是愁婚恋,还有一大坨被奔三搞心焦的宅腐族……不禁心底又泛起一丝苦楚,每一个29-19岁中国人都会有的苦楚。
身为80后的“新一代”,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知被长辈们扣了多少帽子。似乎被叫做“小皇帝”就不知天高地厚,被指为“垮掉的一代”就生在福中不知福;渐渐习惯了被改革开放前的日子揶揄,被大人们年轻时的梦想胁迫……
如今当我们成人成器却在社会上步履维艰,生活中迷惘挣扎时——那些曾经严厉的棒喝声却变成了隐隐约约的叹息?
80后不再是小孩子,更不会做傻子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意识到长辈们在自己身上犯下了怎样的错误,和犯下这些错误的长辈们是怎样的。
如果说教育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,一个民族的生命,那么50-60后,我们的长辈们等于在80后身上犯下了难以弥补的罪宗。
正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切病痛,回溯十年都能找到教育的伤痕。80后如今在挣扎着站起,无论长辈们感到漠然还是负疚——整个国家和民族即将开始为此承担后果。
第一宗罪:要乖要听话要懂事
伤痕:从小我们被嘟囔最多的一句话就是“听话啊,乖啊……”,每当以点头回应长辈们似乎就很开心。虽然不清楚听什么“话”,长辈说我们乖就算乖,否则他们会说“这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!”虽然也搞不清不懂什么事……
长大后我们最习惯看长辈的脸色行事,长辈若管不到那就解放了,可以拼命做他们不让干的事过瘾,但最后什么是对的错的还是得问长辈的,反正他们说啥就是啥了。
病痛:80后普遍存在压抑人格,他们看起来没问题时并不是因为解决了问题而是隐藏了问题。当不需要隐藏或无法再隐藏下去的时候,就会一头栽进人性的弱点中——因为从没被教育直面这些问题的办法,所以没有什么抵抗力。或沉迷,或抑郁,或放纵……在他们最需要长辈们指点迷津时却已在茫茫社会中不知该听谁的话。
第二宗罪:得有出息
伤痕:老师和亲戚见到幼时的我们总爱问“你长大了想干什么啊?”如果稍有迟疑我们的父母就会赶快替答“我们家小x说了长大要当科学家~是不是啊?”我们就习惯性的点头,把这句话当成对这一问题条件反射般的回答,渐渐自己也坚信不疑……
“成名成家”不是80后统一的理想也是共有的心结,长辈们都说出人头地一会才不算白活,至于具体怎么做倒没教过。
病痛:都嘲讽80后眼高手低,但问题往往不在他们手有多低,而是眼真是太高了……乐观估计如果10%的人能成名成家,那么90%的80后都在渴求、竭力、自责、嫉妒中度过自己人生的每一天。没有人愿意接受一个平凡的人生,他们的心里总是装满不知能否达到的宏伟目标,却无视生活每一分一秒的本真。急功近利是长辈们传授的生存哲学,但我们面对社会竞争却远比他们那个时代残酷的多。
(Last modified: 2011-05-30 20:49)
对的,总感觉一辈子也达不到那种伟大的成就了,做点小事又没有成就感。应该学会从生活中获取乐趣,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伟大成功
看在你这么认真回复的份儿上,什么干燥机广告我就忍了 - -
咱80后就是个过渡的断层,没受大苦,没享大福,就看到人与人了
80后人多,纠结..
言辞犀利。我在想,如何废掉这个牢笼 ?
我的思想冲破了,行为又如何冲破 ?
思想突破行为就可以突破,问题是行为突破但思想其实没有……
和谐拯救危机?
危机拯救和谐
呵呵 精辟 不过我们除了感叹生不逢时外 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做好眼下的每一件事 毕竟有人就业了 有人成功了
自救是唯一的出路和希望所在
原来,父母们犯了这么多的错。。
将来,但是,我从没怪过。
这种问题上大学以前很少思考,不是没时间,而是完全被洗脑。
想在思考,老师批评我不认真读书,我终于明白,他们才是罪魁祸首。
80后的自救要抓紧了
感觉你的博客很不错,已经订阅。
期待好的博文。
多谢!漫步的话题比较杂,但羽中会尽量做到不写废话^^
切肤之感,很深刻。不过我相信80后不会是垮掉的一代,给我们时间,我们会证明,温室成长的花朵,也会很坚强拾起父母亲的殷切希望,因为每个人心中还有不灭的梦想。
挺和谐的。。但愿如此吧!
中国的教育就是商业。
教育产业化就是一个错误
实际上来到外面读书才发现原来很没自己,比如刚开始的时候每次free comments都很紧张,总想听听别人的意见,每次结课也都惶惶然,不知道课上的那个issue到底该怎样理解,老师从不会说对或错,而课上的comments的又是那样的一大片。。直到前段时间还在想最糟糕的事情对我来说莫过于没主意~~ 甚至还想着:如果某人能给个direction。。(也许这个比较个人)
看过国内的一个叫做《幼儿园》的纪录短片,里面都是寄宿的小孩子,当被问到“那你为什么能长那么高啊?”的时候,小不点很纯熟的回答说:我是在爸爸妈妈和老师的帮助下长那么高的。。老师哄另外一个小朋友的时候仍然会说,他不听话,罚他去小班~ 然后那个要被罚的孩子就歇斯底里了,而且没人管。
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,话说花朵长得不一样才能构成绚烂多彩。不知道以后能不能不【告诉】 孩子对与错,好与坏,能不能给他们鼓励与肯定,尊重和自由,给他们一个*自己*。
不是能不能,是根本就不应该。我们自幼受到的这种教育是错误的,如今造成的迷茫和无助是具普遍性的杯具。如我在评论中提到的自救的方式就是积极的心态加上开阔的眼界,向你推荐李开复先生写给大学生的七封信,可能会帮助你找到方向。至于以后就等于在问我们自己:你还会对你的下一代这样教育吗?